“护士长,置管放在这个位置要比以前方便多了”,刚刚在PICC门诊做完置管的周女士,一边活动着胳膊,一边对肿瘤科护士长刘亚丽说。
4月22日,我院PICC门诊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成功为一名直肠癌术后待化疗的患者行PICC置管术,突破了在血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传统盲穿置管成功率低的技术瓶颈。
为进一步拓宽患者的就诊渠道,有效地加强护理与诊疗的结合,将健康教育与咨询平台前移,2019年4月16日,医院成立PICC门诊,这是医院开设的专科护理门诊,标志着医院在护理专科建设水平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为中长期静脉输液、尤其是静脉穿刺极度困难的患者提供更经济的医疗服务。PICC门诊目前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彩超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PICC、CVC、输液港等静脉置管的维护和PICC置管病人的健康教育与咨询等。
随着PICC置管需求的不断增加,漯河市中心医院陆续选派肿瘤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分别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在2009年已经开展了PICC置管技术。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2名护士取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置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为1000余名患者置管,在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控制等方面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又成功开展彩超引导下的 PICC置管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熟。
通过静脉血管给药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容易给病人的血管带来损害,而且化疗病人由于长期静脉输注,血管弹性变差,脆性增加,易出现静脉炎,血管硬化等问题。如果化疗药物外渗还可引起血管周围软组织炎症,黏连,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溃烂和坏死,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PICC置管可保护需长期输液患者的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建立中长期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痛苦;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是目前临床上PICC置管的“黄金标准”。通过超声引导的帮助确定位置、深度以及穿刺部位,可直观显示血管解剖结构,损伤小、定位准、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并且减少对其他血管及组织的伤害,让患者免于疼痛和伤害。对于临床中常见的肥胖、水肿、反复化疗、静脉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难以找到合适血管进行传统的PICC置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解决了这一难题。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注射部位由肘窝移至上臂,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移位、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部分活动限制,使患者舒适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