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认识“秋季腹泻”的元凶——轮状病毒

来自: 检验科 魏凯丽 时间:2025-11-10 点击率:

每当秋冬季节来临,很多婴幼儿都会遭遇一种让人头疼的疾病——剧烈呕吐和腹泻。这背后,很大概率是一个名为“轮状病毒”的“小恶魔”在作祟。今天,就让我们从检验科的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 什么是轮状病毒?

· 身份特征: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像一个个小小的车轮,所以被命名为“轮状病毒”。

· 主要攻击目标:主要侵袭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宝宝是高发人群。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简单说,就是病毒从患者的粪便中排出,污染了手、玩具、食物或水源,然后被其他孩子经口摄入,造成感染。它的传染性极强,极少量病毒颗粒就能导致感染。

二、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典型的轮状病毒肠炎(俗称“秋季腹泻”)通常有以下“三部曲”:

1. 发热与呕吐:起病急,常先出现发烧和呕吐。

2. 特征性腹泻:随后出现频繁的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不带脓血,每天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3. 脱水风险: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脱水。由于上吐下泻,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小便量减少、哭时泪少、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等严重脱水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重要提示:轮状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和纠正脱水,对症支持治疗。

三、 检验科如何“缉拿”轮状病毒?

当医生怀疑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时,会开具“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申请单。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会像侦探一样,开始寻找病毒的踪迹。

样本是什么?

最常见的样本是新鲜的粪便。通常要求用干净的容器或医院提供的专用采样杯,取一些有异常外观(如黏液、水样部分)的粪便,尽快送检。

主要检测方法:

目前医院最常用、最快速的方法是 “免疫层析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检测试纸条”。

其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检测过程揭秘:

1. 样本处理:检验人员用专用采样棒取少量粪便样本,与特定的提取液充分混合,将病毒抗原释放出来。

2. 加样:将混合液滴加在试纸条的加样孔上。

3. 层析反应:液体会沿着试纸条向前移动。如果样本中含有轮状病毒抗原,它会与试纸条上预置的、带有标记的“抗轮状病毒抗体1号”结合,形成复合物。

4. 显色与判读:

   · 这个复合物继续向前,当到达“检测线(T线)”时,会被那里固定的“抗轮状病毒抗体2号”捕获,并聚集显色,形成一条红色的线。

   · 无论样本中有无病毒,液体都会流到“质控线(C线)”,这里会发生反应并显色,证明本次检测过程是有效的。

如何看结果?(非常简单!)

· 阳性(+):C线 和 T线 都显色。这意味着样本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抗原。报告单上会显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 阴性(-):只有C线显色,T线不显色。这意味着样本中未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报告单上会显示“轮状病毒抗原:阴性”。

· 无效:C线不显色。无论T线是否显色,都说明试纸条失效或操作有误,需要重新检测。

图片2.png

其他检测方法: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科研需要,还可能用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核酸检测(如PCR)。后者灵敏度更高,甚至可以分型,但成本高、耗时长,不作为常规首选。

四、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1. 正确取样:按照护士或检验科人员的指导,留取新鲜、未被尿液污染的粪便样本,并尽快送检(通常1小时内),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理解报告:阳性结果证实了病因,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排除其他细菌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阴性结果则提示腹泻可能由其他原因(如其他病毒、细菌或消化不良)引起。

3. 预防是关键:

   · 接种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

   · 勤洗手:家长和孩子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

   · 做好消毒: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及可能被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结语: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检验科通过快速、便捷的粪便抗原检测,能像“侦探”一样在1小时内锁定这个“元凶”,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至关重要的实验室依据。了解这个过程,希望能帮助各位家长在面对宝宝腹泻时,减少一些焦虑,多一份科学认知。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