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糖友”的全科管理

来自: 全科医学科 吕璐璐 时间:2025-11-13 点击率: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该日旨在提升公众和医疗工作者对糖尿病的重视,帮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糖友"的日常自我管理方法。

  眼部监护

  定期测量血糖、控制血压、不吸烟;定期检查视力,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牙齿护理

  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后及时清洁;适当按摩牙床;进行牙齿治疗前,应告知医生糖尿病病史,必要时可能需使用抗生素;如发生口腔或牙周感染,应尽早就医,接受规范的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感染加重或扩散。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宜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及应对方法,外出时可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及糖尿病身份卡片。

  血糖监测应做到细致管理。指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常用的监测方式。建议监测空腹、三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有夜间低血糖风险,可酌情加测睡前和夜间血糖。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期间,建议每日增加1–2次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通常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

  肾脏保护

  定期检查尿糖、尿蛋白;监测血压;控制食盐及蛋白质摄入;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

  心脏病和中风的预防

  积极控制血糖;管理血压在合理范围;饮食中注意控制脂肪摄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饮食注意事项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每餐搭配新鲜蔬菜,烹调宜选用少油少盐方式,如清蒸等;建议全谷物和杂豆类占主食总量的1/3左右;每日摄入约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常吃鱼、禽类,适量食用畜肉,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制品;注意干果、含淀粉类食物如粉条、菜馍等也可能影响血糖。

  运动指南

  运动应循序渐进,尤其在寒冷季节,让身体逐步适应。总体上建议进行低强度运动,以运动后不出汗或适度出汗为宜。每周建议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可交替进行不同运动、配合音乐或选择多人互动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具体运动时间建议为:从进食第一口饭起1小时后开始运动,因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应避免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运动前、中、后注意补充水分,不宜空腹运动,运动前避免摄入大量油腻食物。如运动中出现头昏、心慌、乏力、手抖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查明原因。运动后应检查皮肤、足部及关节有无损伤,如有损伤应寻求专业人员处理,不建议自行处理。运动后可做好记录,观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如运动量较大,建议睡前检测一次血糖。

  足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及中性皂液洗脚,注意清洁趾缝;趾甲应剪短但不宜过短,边缘可轻轻磨平;冬季注意足部保暖与防裂;穿合脚、柔软、透气的鞋袜;洗脚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如出现肢端麻木、痛觉异常、活动受限、肌无力、肌萎缩、排便排尿异常、出汗异常等神经病变表现,请及时就医。

  心理调适

  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水平,也可能引起情绪波动,严重时可能伴随心理困扰。"糖友"应对自身心理和行为变化有所认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改善人际关系、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总结而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五个综合方面。饮食和运动应个体化管理,"管住嘴"不等于完全放弃美味,营养师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饮食运动建议,建议定期与营养师或医生沟通调整管理方案。"迈开腿"也并非难事,可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与频率,有助于长期坚持。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