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急性眩晕后,她头晕半年没法工作?警惕PPPD这个“隐形困扰”

来自: 神经内科三病区 李艳伟 时间:2025-11-13 点击率:

  32岁的张女士(化名)半年前突发急性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的滋味让她至今难忘。虽然后来急性症状很快缓解,却留下了更磨人的“后遗症”。每天都头昏昏沉沉,像裹在一层迷雾里,看东西不转但就是不稳,走路感觉脚下发飘,就连转头、起身这样的日常动作,都会让不适感加重。严重时她难以集中注意力,只能暂停工作,辗转求医后,在我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持续性姿势性感知性头晕(PPPD)。经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张女士的症状逐渐改善,目前已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经历,但PPPD因症状不典型,常被忽视或判断不准确。甚至有人会误以为PPPD是“心理作用”,觉得“忍忍就好”,但其实它是真实的生理不适——平衡系统的神经调节确实出现了功能变化,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今天就结合这个病例,聊聊这种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的慢性头晕。

  什么是PPPD?

  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综合征,核心关键词是持续、姿势相关、感知异常:症状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站立、行走或头部转动时头昏沉、不稳感会加重,平躺或静止时则明显缓解,部分患者还会觉得“周围环境不真实”、“自己要晕倒却从未真正晕倒”。

  其发病多有“诱因”,像张女士这样既往有急性眩晕病史(如耳石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是常见情况——急性眩晕后前庭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大脑处理平衡信号时出现“紊乱”,进而发展为持续性头晕。此外,长期焦虑、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情绪和生活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为什么PPPD容易被误判?

  PPPD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被误认为是“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贫血”等,但常规的头颅CT、颈椎X光、血常规等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区分PPPD的关键在于:头晕以“昏沉不稳”为主,而非急性眩晕的“天旋地转”;症状持续超3个月,且与姿势、动作密切相关;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结合既往眩晕史可帮助初步判断。

  哪些人要警惕PPPD?

  有急性眩晕病史,后续出现持续性头昏沉;

  头晕持续3个月以上,与站立、行走、头部转动相关;

  多次检查未发现明确器质性病变,但头晕反复出现,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

  PPPD该怎么应对?

  PPPD的应对重点是“综合干预”、“打破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放松”和“适应”:

  心理疏导:情绪因素是PPPD的重要诱因,通过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改善前庭功能或调节情绪的药物,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康复训练:这是重要环节。通过平衡训练、视觉-前庭整合训练(如缓慢转头、注视移动目标、直线行走等),帮助大脑重新适应平衡信号,逐步恢复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有助于维持平衡系统稳定。

  PPPD虽然病程较长、影响生活,但并非无法改善。像张女士这样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接受规范的综合干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如果你或身边人正被持续性头晕困扰,不建议硬扛或盲目求医,可考虑PPPD的可能性,尽早就诊于相关专业科室。及时诊断与干预,有助于改善头晕症状,重获轻松生活~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