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酒精湿敷:药物外渗后的“应急小帮手”,这样用才安全有效

来自: 妇科二病区 杨欢 时间:2025-11-14 点击率: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式,但药物外渗却时有发生——药液意外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能引发红肿、疼痛、麻木,严重时还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坏死。此时,酒精湿敷作为应急处理方法,能有效缓解不适、减少损伤,但很多人对其原理、用法和注意事项并不了解。今天就来详细科普,帮您正确掌握这一实用技能。  

IMG_256

  一、为什么酒精湿敷能应对药物外渗?

  酒精(常用75%医用酒精)用于药物外渗处理,核心靠3大作用机制,针对性解决外渗带来的问题:

  1.降温消肿:酒精挥发速度快,湿敷时会吸收局部皮肤热量,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继续向组织间隙渗透,同时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缓解肿胀不适感。

  2.止痛镇静:低温刺激能暂时麻痹局部神经末梢,降低疼痛感;同时酒精的温和安抚作用,可减少组织炎症反应带来的灼痛、胀痛。

  3.抑菌防护:75%医用酒精是常用消毒剂,能抑制外渗部位皮肤表面的细菌繁殖,降低因皮肤屏障受影响而引发感染的风险,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环境。

  4.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湿敷更适合一般性药物外渗(如抗生素、维生素、普通补液等),对强酸强碱类、化疗药物等强刺激性药物外渗,需优先遵循专科急救流程,不可单纯依赖酒精湿敷。

  二、酒精湿敷的正确操作步骤。

  1.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注,并实施常规护理。取出静脉针,按压≥5min直至止血。评估并记录损伤的外观和区域。常规护理后,将含有75%酒精的湿纱布敷在肿胀区域,延伸3-5cm,并用弹性网状绷带固定。湿敷时间为15-20分钟/次,婴幼儿、老年人或皮肤敏感者,可根据情况加少量生理盐水稀释(酒精浓度过高可能刺激皮肤,稀释至50%-60%更温和。 

21382f44767fbda96df8eb4f8276fe48

  2.维持与更换:湿敷期间若纱布变干,可补充少量酒精保持湿润;每天可进行3-4次,直至肿胀、疼痛明显缓解。若需增强效果,可在纱布外覆盖一层保鲜膜,减少酒精挥发,延长降温时间(注意避免密封过紧导致皮肤缺氧)。

  3.后续护理:湿敷结束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皮肤,观察局部情况;若皮肤干燥,可涂抹无刺激性的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  

IMG_256

注意:由于75%酒精易挥发,可将酒精抽吸于注射器内,喷洒在外敷的纱布上,使纱布在湿敷过程中保持湿润。此外,需远离明火,以免爆炸。

  三、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记牢!

  1.禁忌人群与部位:对酒精过敏者、皮肤有破损(如溃疡、擦伤)或坏死者禁用;面部、黏膜(如眼周、口腔、会阴部)及感觉减退部位(如糖尿病患者下肢)慎用,避免刺激或造成冻伤。

  2.控制浓度与温度:严禁使用95%高浓度酒精直接湿敷,会严重刺激皮肤、导致角质层损伤;酒精湿敷时皮肤会有微凉感,若出现刺痛、发白等冻伤迹象,需立即停止。

  3.不依赖单一方法:若外渗后肿胀范围持续扩大、疼痛加剧,或出现皮肤发紫、水泡、破溃,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排查是否为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解毒剂)。

  4.特殊人群调整: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浓度需降至50%以下,湿敷时间缩短至10-15分钟;老年人血液循环较慢,需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低温刺激。

  5.材料需无菌:湿敷用的纱布、镊子需无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若没有无菌纱布,可用干净的脱脂棉替代,但需确保无灰尘、杂质。

  四、常见误区澄清,别用错方法!

  1.误区一:酒精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错!高浓度酒精刺激性强,不仅会损伤皮肤,还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反应,75%浓度(或稀释后)是兼顾效果与安全性的选择。

  2.误区二:湿敷时间越长越好?—— 错!超过20分钟的低温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血管过度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反而不利于组织修复。

  3.误区三:所有药物外渗都能用地酒精湿敷?—— 错!化疗药物、钙剂、高渗溶液(如20%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外渗,需先按专科流程处理(如停止输液、回抽药液、局部封闭),再根据医护指导决定是否使用酒精湿敷。

  药物外渗并不可怕,及时、正确的处理能最大程度减少损伤。酒精湿敷作为便捷、有效的应急方法,适合大多数一般性药物外渗的初步处理,但核心是掌握“规范浓度、正确操作、明确禁忌”。如果外渗情况复杂或症状加重,一定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护帮助,切勿自行盲目处理哦!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