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一旦动脉瘤破裂便会危及人的生命.它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什么是动脉瘤?
定义:动脉瘤其实不是“瘤”,而是指动脉管壁上的一种异常的膨出火扩张。这是由于存在多种异常因素,影响了动脉管壁。同时,在长期的血流的冲击下,局部的动脉管壁上就形成了动脉瘤。与正常的动脉壁相比,动脉瘤壁的壁更薄而且不规则,所以容易破裂,引发出血。这种情况危及生命,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可以分为 4 大类:囊状(浆果)动脉瘤、梭形(纺锤状)动脉瘤、夹层(壁间)动脉瘤和不规则形动脉瘤。这种分类能让医生更好地把握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动脉瘤病理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动脉瘤,另一种是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最为常见,真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囊性、梭形或柱状扩张。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被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的一个搏动性病变,多由外伤或医源性损伤所致。
哪些部位好发动脉瘤?
动脉瘤可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常见的有主动脉瘤(包括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脑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如肢体主干动脉、颈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瘤) 。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由于其所在位置和周围组织的不同,引发的症状和危险程度也各有差异。
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动脉内膜下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得动脉壁变硬、变脆,弹性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动脉瘤。
2. 创伤:无论是锐性损伤(如刀伤、枪伤)还是钝性损伤(如车祸、撞击),都可能直接破坏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导致局部血管壁薄弱,进而形成动脉瘤。这种因创伤导致的动脉瘤,通常在受伤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
3. 感染:当身体受到结核杆菌、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脓毒血症等病菌侵袭时,病菌可能会感染动脉管壁,使动脉壁的结构遭到破坏,变得薄弱,最终形成感染性动脉瘤。
4. 免疫疾病: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血管组织,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和损伤,增加动脉瘤的发病风险。
5.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某些先天性的遗传疾病,如马凡综合征(marfan综合征)和埃勒斯 - 当洛斯综合征(ehlers - danlos综合征),会使患者的动脉壁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天生就更容易发生动脉瘤。
通过哪些检查可以发现动脉瘤?
无创检查是首选筛查和诊断方式,有创检查多用于精准评估及指导治疗。CTA和MRA是常用的无创筛查手段。DSA检查(血管造影)被视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插入血管注射造影剂,能够精准评估动脉瘤形态和血流动力学,但属于有创检查。动脉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