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听到“肝癌”二字,尤其是“晚期”或“无法手术”时,很多人会感到绝望。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早已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强有力的“武器”。其中,介入治疗就像一位隐藏在血管中的“超级狙击手”,能够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什么是介入治疗?—— 不走寻常路的“奇兵”
想象一下,肿瘤是一座需要摧毁的“敌人堡垒”。传统手术是派大部队(开腹手术)直接强攻切除;化疗和放疗是进行“地毯式轰炸”,虽然能打击敌人,但也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大)。而介入治疗,则是一种微创的精准打击技术。它不需要开大刀,医生仅通过一个仅有米粒大小的穿刺点,将一根极细的、可操控的导管,像操纵遥控赛车一样,在血管等人体自然通道中穿梭,直达肿瘤内部或附近,然后发起攻击。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尤其为那些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二、介入治疗如何“杀死”癌细胞?—— 两大经典战术
肝癌的生长离不开血液提供的“粮草”——氧气和养分。介入治疗的核心思路就是:断其粮草,直接投毒。
1. 战术一:切断粮草 + 饿死癌细胞(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TACE) 这是最经典、最常用的肝癌介入技术。
· 原理: 肝脏有双重血供,正常肝细胞主要由门静脉供血,而肝癌细胞几乎95%以上由肝动脉供血。TACE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
· 过程:
1. 医生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局部麻醉后穿刺。
2. 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供养肿瘤的肝动脉分支。
3. 通过导管,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投毒)和栓塞剂(微型颗粒,用于堵死血管)的混合物精准注入肿瘤内部。
· 效果: 一方面,栓塞剂切断了肿瘤的“粮草供应”,让它活活饿死;另一方面,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被集中在肿瘤内部缓慢释放,极大地提高了杀瘤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全身化疗的严重副作用。可谓“一石二鸟”。
2. 战术二:精准物理“消融”—— 冻死、烧死癌细胞 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通常直径≤3cm),介入医生还可以使用“消融术”实现类似手术切除的效果。
· 原理: 在B超或CT的精确引导下,将一根特殊的消融针经皮肤直接穿刺到肿瘤中心。
· 方式:
· 射频消融(RFA): 针尖产生高频射频波,产生高温(100℃左右)“烧死”肿瘤。
· 微波消融(MWA): 类似微波炉加热原理,利用微波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 冷冻消融(Cryoablation): 用液氮等制冷剂将肿瘤急速冷冻至零下100多度,形成“冰球”,反复冻融使其坏死。
· 效果: 对于早期小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甚至可以与手术相媲美,且损伤更小。
三、哪些人适合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1.中晚期肝癌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案。
2.为手术创造机会:通过介入治疗缩小肿瘤,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3.术后辅助治疗:手术后预防复发或处理残留的微小病灶。
4.控制症状、延长生存:对于晚期患者,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负荷,减轻疼痛、出血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四、介入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的优势:
· 微创精准: 伤口小,痛苦少,恢复快,针对性强。
· 副作用相对较小: 化疗药物主要集中在局部,全身反应轻。
· 可重复性强: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多次进行治疗。
· 保肝护肝: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正常的肝组织功能。
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细胞被大量杀死,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暂时的反应,医学上称为“栓塞后综合征”,这其实是治疗起效的表现,不必过度恐慌。主要包括:
· 发烧: 常见,多为低热,是肿瘤坏死被吸收引起的。
· 肝区疼痛: 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导致。
· 恶心、呕吐: 与化疗药物反应有关。
· 一过性肝功能指标升高: 肝细胞受损后的正常反应。
这些症状通常医生会通过药物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在一周左右会逐渐缓解和消失。
术后康复同样重要:
· 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劳累。
· 清淡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肝功能恢复。
· 绝对戒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 定期复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回医院进行影像学(CT/MRI)和血液(甲胎蛋白AFP等)检查,以评估疗效并及时发现后续问题。
总 结
肝癌介入治疗是现代医学科技送给患者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作为综合治疗体系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已经成功地让无数肝癌患者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面临肝癌的挑战,请不要轻易放弃。与您的主治医生深入沟通,了解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制定最个体化、最科学的作战方案。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积极面对,希望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