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非手术科室 > 肿瘤科 > 健康教育

科普 || 了解食管癌

来自: 本网 时间:2022-11-30 点击率:

作者:宋志雨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会新增大量的食管癌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亚非地区。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但即使是在我国,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癌发病率也相差很大。根据最新的统计,《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5/10万和14.11/10万;其中,发病位居我国居民癌症发病顺位的第六位,死亡位居第四位。食管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食管癌接受系统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20%,其中早期食管癌预后较好。经规范的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接近90%,所以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图片 2.png

发病因素

1.饮食及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长期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咀嚼不细等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腌渍食物中含有的亚硝胺类化合物、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均有较强的致癌性,长期食用可诱发食管癌。膳食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图片 1.png

2.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因素

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和地理聚集现象。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出现食道癌病人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道癌病人约占1/4~1/2人,由高发区移居低发区的移民,即使在百余年以后,其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近年来的资料显示,食癌病人中确实存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3.癌前疾病

慢性食管炎症、食管粘膜损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憩室、食管瘢痕狭窄、Barrett食管及贲门失弛缓症等均有癌变的危险。

临床症状

图片 3.png

1、吞咽梗噎感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能清楚记忆第一次发生的时间和引起的原因,多因进食不易咀嚼完善的食物引起。第一次出现梗噎后,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隔数日或数月再次出现。患者对这种症状的形容为咽下食物时食道内有气体阻挡,故主诉为“噎气”。因为食道具有高度弹性扩张能力,当病变仅限于食道上皮内,而未累及食道壁的肌层时,故仅有梗噎感,而不影响食物的下咽。该症状发生常与患者情绪波动有关,故患者常把这种症状的发生与“生气”联系起来。

2、胸骨后疼痛

这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诉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说明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疼、针刺样疼或牵拉磨擦样疼痛。

疼痛的轻重与食物性质有关:在咽下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较重;流质、温食疼痛较轻。咽下食物时疼痛,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少数患者疼痛较重,甚至呈持续性疼痛。患者自觉疼痛部位,不完全与食道内病变部位相一致。

胸骨后疼痛大多可用药物治疗获得暂时的缓解,数日或数月后,遇到患者情绪波动或进食不当而又发生,常反复出现存在很长时间。

3、食道内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患者常诉因某次进食粗糙食物将食道擦伤,或疑为误咽下异物存留于食道内,经常感觉有类似米粒或蔬菜碎片贴附于食道壁,吞咽不下,但不疼痛,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有异物感,异物感的部位多与病变部位一致。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患者常诉食道口变小、紧缩,食物下行缓慢,并有停留的感觉。该症状只出现在咽下食物时,食后消失,与食物性质无关,饮水也有相同感觉。患者常感觉咽下食物时食道内似有阶梯样,食物缓缓“顿挫”下行。

5、剑突下疼痛

患者多诉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6、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患者常诉咽喉部干燥发紧,或形容为“脖子”发紧,咽下食物不利,并有轻微疼痛,吞咽干燥与粗糙食物时明显。这种症状的发生也常与患者情绪波动有关。

7、胸骨后闷胀不适

这种症状患者常不能具体形容,只诉说感到胸部不舒服。

8、体重减轻突然之间,体重莫名快速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患癌了。

很多癌症都会导致体重减轻,而对于食管癌来说,吞咽困难更会加重这种情况。

检查手段

食管癌的定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下组织活检病理进行确诊。其次,为了明确病变的范围及是否发生转移,还需要完善CT检查及EUS,必要时还有颅脑MRI,全身骨扫描等。这些有助于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膈器官之间的关系并判断食管癌的壁内浸润深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肿瘤对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对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此外,肿瘤标志物(如CEA、AFP、CA19-9、CA125、SCC等)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观察治疗疗效及监测复发。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