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肿瘤科一病区宋志雨
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球食管癌新发57.2万例,死亡50.9万例,我国肿瘤登记数据估计的新发病例约24.57万,死亡病例18.81万例,约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3%和37%。紧张的压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生活节奏过快、已成为如今社会的常态。民以食为天,今天和大家聊聊与饮食关系最密切的常见肿瘤食管癌及其放疗。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酒精、槟榔、过烫、粗糙食物等理化因素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R6、P53、H-ras等基因突变、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利用具有穿透能力和较高能量的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从而杀死肿瘤或抑制肿瘤生长。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高级形式,是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典型代表。对于可手术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之一;对于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是首选方案;部分病例可采用术后辅助放疗的治疗方式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我院目前购置了瓦里安直线加速器,能开展实体瘤及淋巴造血系统治疗的调强放射治疗,下面我们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放疗方式的选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放疗方式
1.根治性放疗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适用于一般情况好,病变比较短,梗阻不明显,可进半流质饮食或普食,无锁骨上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外侵,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术前放疗
如果患者食管癌肿瘤较大,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
术前放疗的目的是降低癌细胞的活力,消灭周围亚临床灶而重新获得手术时机,从而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和减少转移,达到提高生存率。
3.术后放疗
患者朋友可能会问,食管癌的手术已经切除了肿瘤本身,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不需要进一步放疗了呢?其实则不然,对于姑息手术后肉眼见有癌残留、术后病检残端有癌侵润、术中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不彻底以及术后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存在容易复发,可给于术后放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4姑息性放射治疗
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可通过姑息放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一、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咽喉炎
放疗期间最常出现的副反应是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咽喉炎。放射性食管炎导致患者吞咽困难暂时性加重或出现吞咽疼痛;放射性气管炎可导致患者放疗期间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伴感染时可能出现咳嗽咳痰;放射性咽喉炎可导致患者咽喉部肿痛甚至咳嗽,进一步影响患者进食。这些副反应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
处理措施:营养支持、止痛、止咳,必要时抗感染治疗。疼痛明显者,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适当口服表面麻醉药(利多卡因)、镇痛药(抗炎药、麻醉剂)、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咳嗽明显者,予止咳治疗,如症状剧烈且用药后无明显好转,需警惕有无其他合并症的发生,比如:肺炎、食管瘘等。
二、放射性胃炎
对于靶区临近胃组织的放疗患者容易出现放射性胃炎,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胃部疼痛,甚至呕血,严重者出现溃疡穿孔的可能性。
处理措施:对于放射性胃炎高风险患者,放疗开始即开始使用抑酸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使用胃肠动力学药物加快胃肠蠕动,避免局部固定放疗热点;患者一旦出现放射性胃炎症状,需加强抑酸护胃治疗,必要时暂停放疗。
三、造血系统毒性
造血系统毒性主要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同期放化疗者出现中重度骨髓抑制的风险更高,部分患者因放疗靶区体积较大、包含的骨性组织较多也可能出现放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临床上表现为疲劳乏力、咽喉疼痛或者原有咽喉疼痛症状加重。重度骨髓抑制常伴发热等感染症状。
四、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
临床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发热、进食或饮水呛咳。
处理措施:放疗前需行食管造影检查,穿孔高风险者或已经出现穿孔者需留置食管支架,必要时停止经口进食进水。使用抗生素,留置胃肠管经胃肠管进食的患者,放疗期间隔2周需复查食管造影片,评估食管穿孔的风险。
六、皮肤反应
每个人皮肤对放射线敏感性不同,一般在放疗10-15次后,皮肤开始有红、肿、热、微痒或刺痛感等反应,类似太阳下暴晒的感觉。继续放疗时,皮肤可能变黑,严重时可发生破溃。
处理措施:放疗期间,穿纯棉、宽松的衣服,内衣不要过紧,减少局部摩擦;避免暴晒;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温水洗浴,尽量保证照射区域皮肤不湿水,避免化学性刺激,用柔软的毛巾轻柔擦干皮肤;每日放疗结束后或清洁后,放疗部位涂皮肤保护剂(比亚芬、凉芙等)2-3次;适量、按摩至吸收即可,切记放疗前6小时内不要涂抹。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