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追踪:已能蹒跚走路,医疗费后剩余的善款将全部捐慈善机构
成功实施修复术后,凌娟疗养月余昨日出院。
□首席记者刘广超文图
本报漯河讯 “祝贺你顺利出院,祝福你身体康健!”昨日上午10时许,漯河市中心医院住院部19楼一间病房内,康复科护士长鲁秀平等一帮医护人员,将一束鲜花送到了凌娟怀中,祝贺她顺利出院并争相合影、送上祝福。
从3月28日入院治疗至今,凌娟已在病房内呆了近2个月。颅骨已成功修复并多方面疗养了1个多月,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大为好转。
现场:出院当日凌娟已能蹒跚走路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和漯河市慈善总会的2名工作人员赶到医院,见证了母女俩出院的前前后后。
“凌娟,加油,你走得很好了!”9时30分,急着出差的漯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谭占国等人,专门赶到19楼康复科病房看望凌娟。在医生的指点加油下,凌娟扶着台阶上的栏杆,一个人来回上下走动10多回,最终还蹒跚独步起来。与之前走路需要拐杖和母亲搀扶的她相比,已经判若两人。
10时50分许,在医护和慈善总会人员的帮助下,出院手续全部办妥。
“我早就说过,凌娟是靠好心人救助才有今日。”11时30分许,母女俩在漯河市慈善总会办妥有关手续后,又乘坐该会的车被专人送到所租住的房屋。
回顾:大河报报道引各界捐款13万
因为脑部手术需要,她被取下了头盖骨,后来丈夫不再支付治疗费,在妇联、司法部门的帮助下,娘家将丈夫告上法庭,打赢了官司,但医疗费仍未执行到位。3月27日,大河报A15版以《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为题,报道了母女俩的窘况,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拉她一把”。之后,大河报又多次追踪报道(详见3月28日A08版《爱心账户开通首日收到善款近万元》、3月29日A08版《爱如潮涌昨日善款已达5.7万多元》、3月31日A10版《手术费已捐够一周内可以做手术》)。
很快,本报报道引发爱心人士纷纷关注,被新浪等各大网站和论坛转载后,更多的网友也加入了爱心捐款的队伍中。
据漯河市慈善总会统计,此次爱心读者和网友共为凌娟捐款13万多元。
治疗:颅骨成功修补后又疗养月余
“我们医院的领导,对凌娟颅骨修复手术和后续治疗一直高度关注,不仅为她开通生命绿色通道,还尽可能地减免了费用。”据漯河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3月28日,凌娟入院治疗,随后进行身体各项指标化验,全面进行术前各项检查。4月10日,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谭占国,亲自为凌娟成功实施了颅骨修复术。
颅骨修复结束后,凌娟的术后情况非常良好,但因为此前脑神经受损和出现癫痫症状,随后转入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
“术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锻炼和多方面疗养,凌娟现在已经可以出院。”昨日,漯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王海涛告诉记者。“出院后只要按时服药和复查,癫痫症状两年内不会再发生!”王海涛说。
余款:捐慈善总会专门建爱心基金
“要没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哪有凌娟的今天啊!”昨日,母亲荣兰枝委托大河报向关心凌娟的爱心读者和全国各地的爱心网友进行致谢。
记者从漯河市中心医院了解到,针对凌娟的特殊情况,医院对包括手术费、康复费等在内医院进行减免,凌娟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共计3.6万多元。此外,还有2万元现金,作为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用和出院后的康复费用,已交到了其母亲荣兰枝手中。
而昨日下午4时多,剩余的7.7万多元善款,已通过中国银行转入漯河市慈善总会账户。“这笔善款将作为爱心基金开设账户,今后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力争将每一份爱心都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昨日下午5时在漯河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李浩告诉记者。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颅骨装好了凌娟昨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