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 性别:女 年龄:12岁
2019年8月13日,以“行走时双足跟不能着地4月”入院。
病史摘要:4月前于春游后双腿酸胀,随后出现双足跟不能着地,行走时双足跟点地,右侧较重,无疼痛、无力不适,家属以劳累未予重视,症状持续无缓解。随后就诊于平顶山市某院普外科门诊,行右足正斜位X线示: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其后又就诊于北京某医院骨科门诊就诊,查体示:踝关节被动被动背身不能到中立位,高弓仰趾,双侧经前肌肌力减弱,踝阵挛弱阳性,诊断为高弓足。未继续行相关检查及治疗。为求进一步功能康复诊疗就诊于我院。经门诊以“双踝关节僵硬、高弓足”为诊断收入我科。近期体重无变化,无发热病史。
既往史:足月足产,无缺血缺氧性脑病病史。近4月无咽痛、发热病史,无其他病史。查体:双小腿三头肌强硬,跟腱紧张,右侧较重;双足被动跖屈位,行走时双足不能着地,高弓仰趾,双下肢胫前肌肌力较弱,双踝主动背身约5°,双下肢感觉无异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末梢循环良好。
诊疗经过:患者收入我科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4.76×109/L↓,中性粒百分比37.40%↓,淋巴细胞百分比54.10%↑,中性粒百分比1.78×109/L↓。余常规、生化检查无异常。双下肢肌电图:未见明显周围神经损害。脊柱全长正侧位:胸腰段椎体稍侧弯。头部及腰部MRI:未见明显异常。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案一时毫无头绪。王海涛主任了解后,立即召开全科医师、治疗师展开广泛讨论。大家积极查询相关文献,各抒己见,提出了可能存在的病因,但又被一一排除。在此情况下,王海涛主任力排众议,主张从患者症状入手,确定以增强胫前肌肌力、缓解小腿三头肌紧张,改变足底受力面积等对症治疗方案。予低频脉冲治疗增强肌力;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以提高双踝背伸力量,PT、电动起立床以拉伸小腿三头肌,扩大踝关节活动度;蜡疗改善局部血液循坏,增强肌肉延展性;中脉冲电治疗减轻局部疼痛;放射式冲击波松解肌肉挛缩;矫形鞋垫改变足底受力面积。经治疗20余天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随后于门诊复查,恢复良好。
治疗前图: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