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位特殊的患者实施了手术。该院工会主席、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刘东亮教授带领该科医护团队成功为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更换了一枚单腔心脏起搏器,术后老人体征平稳,起搏器运行良好。
市中心医院早在十几年前就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多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这类手术已成为该院心血管内科的“招牌”手术之一,为我市乃至豫中南地区许多患者解除了“心病”,带来了健康。
特殊的是,这是时隔15年后,刘东亮教授再次为该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
2003年,一位患者因心率缓慢时常出现头晕、黑朦、四肢无力等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慕名前往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接诊的医生是时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刘东亮,在反复观察患者、认真研判病情后,刘东亮及其医护团队为其植入了一枚单腔心脏起搏器。
未曾想到,这次寻医问诊不仅为他祛除了病痛,也使他和刘东亮交上了15年的“知心”朋友。
提起这位患者,刘东亮教授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市全年开展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只有寥寥几例,该手术的普及率和群众认知度都比较低,加上老人已年过六旬,身体虚弱,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我们做了精心准备并与他及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欣慰的是,老人对我们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他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手术进展顺利。术后因心率缓慢导致的诸多不良反应基本消失,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15年来,我们密切关注患者院后的状况,定期进行随访,定期为老人进行心脏起搏器程控,调整起搏器参数,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在医护团队的悉心呵护下,这些年来他的生命体征一直比较平稳”。
心内科二病区主任董艳彩介绍说:“今年五月初,老人到该科例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医生发现其起搏器电量较低,到了再次更换的时候。经查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老人身体各项指标满足更换起搏器的条件,于是刘东亮教授和科室副主任医师彭庚为其进行了手术”。
“通过术前胸片和心脏彩超观察得知,虽然起搏器已植入了15年,但老人的心脏形态和功能基本未受到不良影响,这说明首次植入起搏器非常成功,术后调整及时、院后随访工作也做的比较到位。而患者二次植入心脏起搏器,再次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更体现了对刘东亮教授及我们科室技术实力的信任”。该患者的管床医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长学说。
据统计,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年约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70余例,手术经验不断丰富,技术水平日益纯熟,吸引了周边许昌、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市的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诊。
仅2017年,该科就成功实施了多项新手术:3月份,我市首例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植入;5月份,开展我市首例三腔起搏器CRTD植入术;12月份率先在我市实施国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刘东亮教授介绍说:“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的制造工艺迅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有少部分患者对植入起搏器感到担忧,但事实证明植入起搏器比较安全,在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中,如果能够规范化治疗并做好定期随访,对患者来说,远远利大于弊”。
最近两年,学科带头人刘东亮教授带领心内科先后开展了房颤、房扑射频消融术、ICD植入术、血管内超声指导冠脉介入等多项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
(心血管内科医护专家团队)
目前,科室下辖心内科病房,心内科门诊,功能检查室(心电图室、心电生理室、超声心动图室),心脏介入中心四个部门。开展有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术、射频消融术、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伞堵术、肾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等先进心血管介入术。
科室在规范化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疾病方面和对心脏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有较高水平,引领我市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先进行列。
作为豫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心血管病专科科室,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目前拥有多个头衔:胸痛中心、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首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合作研究单位,已经发展成为豫中南地区心血管病的诊断、介入治疗及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