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集

献礼医师节 || 对话河南好医师——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

来自: 本网 时间:2020-08-20 点击率:

尽职尽责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任劳任怨以心为灯一路前行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确定节日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人民健康”,为做好宣传工作,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特邀河南优秀医师,面向社会传播医者大爱,弘扬抗疫精神,护佑百姓健康。


8月18日,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受邀做客演播室,讲述了自己的医生涯。


节目回放

主持人:

王院长您好,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疫情也让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第三个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您有什么感想吗?


王海蛟:

今年这个春节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我和我们漯河市中心医院所有医务工作者共同见证和参与了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遭遇这场战斗,我们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漯河市中心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感自豪,在感受到医务人员职业崇高神圣的同时,深深感觉到医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职业,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前夕,我祝全体医务工作者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主持人:

据了解,您在北大毕业后,放弃了在国家一线城市发展的良好机会,而是回到河南漯河投身于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这和您的医者初心有怎样的关系呢?您的初心是什么?


王海蛟:

北大硕士毕业时,确实面临着比较多的选择,可以留在北京,也可以去南方,当然也可以回到家乡。实事求是地讲,当时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咱们河南人,家乡情结比较浓,当时我就在想,家乡父老养育了我,我就要为父老乡亲做些什么,所以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的初心一直都是不变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所以这几十年,我医生的生涯一直是围绕病人,不论是担任科室主任,副院长,还是院长,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诊断水平,看好每一个病人,让每一个病人满意,这一直是我最大的追求。

主持人:

据了解,新冠疫情肆虐武汉之时,漯河市中心医院曾先后派出了两批援鄂医疗队,当时的情况什么样呢?大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出发的呢?


王海蛟:


新冠肺炎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每天都在关注着武汉和全国疫情的发生发展。在这过程中,医院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者,出于一种职业的本能和责任感,纷纷多次向医院“请战”支援武汉,驰援湖北。当时全院14个党支部全部提出申请要到武汉去,我觉得这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一种勇于担当、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我记得,当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李叶宁主任晚上给我打电话,说她刚刚看到电视台上报道北京、上海、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武汉,问“我们能不能尽快奔赴武汉,我们河南、漯河的医务工作者能不能去支援武汉,帮助武汉人民抗击疫情。”接到这个电话以后,我非常感动,第二天就和市卫健委进行汇报,得到市卫健委的肯定和支持。

2月5日,我们接到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通知,要求派出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我们当时派出了4名队员。到了2月15日,我们接到了第二次派遣命令,这次共派出6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可以说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接到命令以后,都是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踏上了去湖北的专车。医务人员在疫情到来时,在生死不明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这就是“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主持人:

据悉,医护人员到达武汉后,7个小时换岗一次,意味着他们7个小时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要与病毒“亲密接触”,更要在高级别的防护下完成大量工作,大家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王海蛟:

队员们到达武汉后,我们每天都关注着他们的情况,重症医学科李叶宁主任被推选为漯河医疗队队长,护理部副主任赵秋珍被推选为护理组组长,她们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江汉方舱医院中区180张床位上每名患者的临床救治,一天一次面对面查房,重点筛查重症患者以及符合出舱标准的康复患者。

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每天工作7个小时,7个小时内,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一是因为当时患者的治疗是不能中断的,二是因为防疫物资比较紧张,如果去吃饭或者喝一口水,等于需要重新更换防护服,这对于当时紧缺的医疗物资来讲,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大家都是坚持7个小时。其实大家工作强度不止7个小时,李叶宁队长告诉我们,每天凌晨5点起床,各项防护措施准备结束后,6点半必须准时出发。下班时还要更衣、吃饭等,每天工作时间基本在12个小时以上,所以说非常辛苦,但是背后有一种意念支撑着他们,一个是“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另外就是作为河南人,不能给河南丢脸,要给河南人争光。有了这种信念,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有时候过了饭点就吃方便面,有时遇到紧急情况赶不回去还要临时打车,想尽千方百计,顺利地完成了武汉方舱医院180名患者的救援任务。



主持人: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224日时候,漯河市中心医院驰援湖北医疗团队,收到一封来自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中区15829号房10名患者联名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中心医院“最美逆行者”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您能给我们讲讲当时发生的情况吗?


王海蛟:

我们当时通过是武汉医疗队的微信群里转发看到的,了解到有10名患者康复以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河南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有一天晚上凌晨1点钟,我看到我们医疗队在微信群里发的一篇信息,我们的李叶宁队长发了一段感想,说有一名患者,当天晚上感觉非常闷气,浑身不舒服,病人就大声躁动,呼喊要“活不成了”,这名50多岁的大汉,向周围病友说家里有80多岁的父母亲,还有2个孩子,他说“我不能死”。我们的医务人员发现以后,李叶宁主任团队马上到达现场,认真细致地对他进行检查,发现病人并没有严重的病情,这种情况下就就对他采取了安抚等疏导工作,同时给予了心理治疗的一些药物,经过2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这名患者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当时这名患者不敢入睡,我们的医务人员就陪伴在他身旁,直到他们都安然入睡。

患者们从医务人员的细心、耐心和精心陪伴感受到医务人员爱给他们带来的感动,这件事过去以后武汉患者对我们医务人员有了更为崇高的敬意,我们河南医疗队在武汉期间也得到了武汉人民的认可,之后多次通过不同形式表达了感激之情,还把河南医疗队员的名字都记在了本子上,说“永远感谢你们河南的医疗工作者!


主持人:

的确,医者仁心,不仅治疗了患者身体上的疾病,也温暖了患者的心,您能给我们讲讲您理解的抗疫精神是什么吗?


王海蛟:

通过此次抗击疫情这场战役中,我感觉到抗议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很难用一句话表达它的内涵和实质,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战胜疫情的强大决心,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无论生死、请求到达前线以及为病人精心细心诊治的职业操守,使得我们取得了抗疫阶段性的胜利。整个过程回顾起来,我觉得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词,像平时我们经常讲到的,抗疫的背后彰显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再加一句就是,无私无畏。

我们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面临生死,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奔赴到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去支援湖北人民,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大爱无疆,大爱是没有边界的,所以我觉得抗疫精神背后还有很多内涵包括科学救治精神、携手同心、团结互助等等。


主持人:

在您的带领下,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您个人于2018年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您个人和医院于2019年年初分别荣获“影响河南优秀医院院长”、“影响河南特色品牌医院”称号。都说个人和医院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在您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点的呢?


王海蛟:

刚才提到的那些荣誉,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不管是个人荣誉还是集体荣誉,背后都付出了非常非常多,我觉得付出更多的不是我个人,是我们整个团队,能够拿到全国优秀院长,是我们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漯河市中心医院就有一个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传统,从曹冠东院长那一代,就非常重视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专家到漯河去工作,使医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医疗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品牌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医院能够成为全国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与我们前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些年来,漯河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优质服务等方面得到持续提升,使医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荣誉的获得确实来之不易,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一个共同打拼的团队在背后,我觉得一个人很难有大的作为,也很难拿到国家认可的荣誉和成就,所以说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优秀的团队。


主持人:

您在医院建设的“人才强院”板块里面提出了人才“三大工程”这一说法,这三大工程具体是哪三大工程呢?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王海蛟: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人才工作引进来、走出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百名骨干留学工程”和“人才学历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实现了全院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先后柔性引进丹尼波特、罗伯特沙迪等2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定期来院进行学术技术交流指导。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Robert.Shaddy教授签署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移植)”项目和与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签署的“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分别成为省市招才引智现场签约项目。在加大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的同时,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莫桑尼医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2019年底选派的6名中青年骨干赴剑桥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交流。近五年来,先后有100余名专科学历人员取得本科学历,20名本科学历人员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有4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与河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3名博士后进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目前首位博士后王浩然已顺利出站。

在三大工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内涵,新实施了“千万基金资助科研创新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学科建设提升工程”,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人才建设“六大工程”。

“千万基金资助科研创新工程”。医院出台了《漯河市中心医院科研创新奖励办法》,引导医务人员在做好临床业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用于科研方面的奖励资金突破1000万元。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医院先后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遗传病基因检测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出生预防缺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制剂现代化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这些高级别的科研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科建设提升工程”。在学科建设中学科带头人是最关键的,因此,我们充分发挥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实施了“学科带头人拔高工程”。学科带头人的提升,能够带领学科做大做强,促使学科、技术走上国际最前沿,这也是我们今后几年在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工程。



据了解,您带领的漯河市中心医院目前正按照漯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个中心的具体格局是怎样的?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


王海蛟:

漯河市作为区域性城市,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就是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把医疗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这个抓手。为了这个区域医疗中心真正能够落地找到抓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布局漯河10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心医院承建6个,分别为生殖遗传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脑卒中防治中心、呼吸与危重症中心、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和肿瘤治疗中心。

通过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对这些中心的支持、医院的努力,我觉得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比如说,我们的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建成后填补了豫中南没有试管婴儿技术的空白,对吸引漯河周边不孕不育症的患者提供了支撑,没有这个技术,那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地位将很难建成。

为了打造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市委市政府投资了8000万,建立了胚胎实验室、产前诊断实验室、遗传病实验室。在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同时,我们在人才引进方面,技术提升方面、业务开展方面、学科品牌打造方面都有实质性的内涵。但能促成这个学科走向与国际社会接轨,能够吸引周边老百姓来漯河看病,能够解决复杂疑难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一个抓手,通过这十大中心的建设,对漯河地区性中心城市的确立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主持人:

听您讲了这么多关于医院发展建设方面的故事,感觉您已经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医院,平时陪伴家人的时间肯定少了很多,会不会觉得亏欠家人很多,他们理解您的工作吗?


王海蛟:

家人也非常支持,如果要想把它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更快速的发展,确实在管理方面要下很大功夫,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这些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周末,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有管理团队,大家都在兢兢业业、每天都在学习,我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而是这个团队都在努力,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不休息,放弃和家人团聚,出去学习“取经”,参加国内高层次医院管理培训班,学习了很多医院管理的知识,把它变成经验,运用到医院各个方面,包括学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等等,促使医院又快又好,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提出来医院管理的四句话,第一个就是“人才立院”,医院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必须以人为核心,第二个就是“科技兴院”,有了一流的人才就会有一流的技术,第三个就是“管理强院”,没有一流的管理很难使医院快速的发展,第四点就是“文化塑院”,作为一个百年历史的医院,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它的文化,挖掘这100年来,我们的前辈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使命担当的医院精神。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应该将百年历史的医院精神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主持人:

今年的疫情,让百姓们更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让众多医生也更觉得自身责任之大。漯河市中心医院作为漯河市人民健康的重要屏障,放眼未来,对于您个人,对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您有怎样的展望和规划?


王海蛟:

医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公益行业,它的初心使命是永远不会变的,永远是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作为区域性城市的中心医院,我们始终把目标定在了省级医院的目标去管理的,这就要求了我们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们初步是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技术提升、品牌学科打造,使我们创新能力提升,争取在今后几年能够实现河南省前10强,全国地市级医院前100强这样一个目标,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