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异常膨出所形成的凸起,并非真正的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平时大多没有临床症状,可是一旦破裂出血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介入栓塞治疗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颅内动脉瘤简单来说,可分为窄颈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主要栓塞材料是弹簧圈,窄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一般单存应用弹簧圈栓塞即可,宽颈动脉瘤往往需要结合支架,一方面减少动脉瘤术后复发,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载瘤动脉(临近的正常供血血管),或者直接用密网支架隔离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和同行医务人员的询问,患者之前因为颅内动脉瘤,用弹簧圈做了介入栓塞手术,术后恢复的很好。这一次因其他疾病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担心做核磁共振时是否会造成弹簧圈移位,对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这个问题,漯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刘要先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简单说明。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弹簧圈和支架的材质,颅内动脉瘤栓塞应用的弹簧圈大多数为铂钨合金、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制成,支架材质主要由镍钛合金制成,这些材料均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的,此类材料完全兼容磁共振检查,临床上常用的场强3.0T或1.5T下,以上颅内植入物是不会出现位置移位和变形的,即使是植入后马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只不过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时,以上金属植入物会出现“伪影”,局部图像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检查除颅脑以外的其他部位的磁共振检查是不受任何影响的。因此,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在3.0T或以下场强的磁共振均可进行检查,患者和临床医生不必过分担心。
随着医疗科技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材料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像学检查的安全性及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