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孩子发烧5天了,一直吃药打针,今天一查血象可把我吓坏了,白细胞都快到三万了,我们都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病,诊所医生建议我们来大医院检查。”漯河市中心医院病房来了一对焦急的母子,妈妈着急地说道。
原来,孩子在5天前出现发热、咽痛和扁桃体发炎。孩子平时由奶奶在家照顾,奶奶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便在当地诊所进行口服药物及灌肠治疗。但体温仍反复升高,还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鼻塞、夜间打鼾、呼吸憋气等现象。患儿病情不见好转,诊所查血常规明显异常,一家人意识到问题可能不简单,妈妈赶紧从外地赶回来,连夜带孩子住院治疗。
漯河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吴丹丹仔细询问了乐乐(化名)的病史,并进行查体,发现他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部膨隆,肝脾增大,眼睑也略有浮肿。结合患儿反复发热及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明显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高度怀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向家长解释病情并安抚情绪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EB病毒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于乐乐出现了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随即给予保肝及综合治疗,一周后乐乐顺利出院。
“亲出来”的传染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称“亲吻病”,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例如亲吻、口对口喂饭、共用餐具和水杯等,也可经飞沫传播,偶尔通过输血传播。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高发,尤其常见于4-6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且长辈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可能会忍不住亲吻孩子,因此发病率较高。
宝宝感染EB病毒后常经历1-2周或更长的潜伏期,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发热:最常见,持续1-2周。
☆咽颊炎:咽痛、扁桃体肿大并有白色渗出物,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
☆颈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常见。
☆肝脾肿大:部分患儿出现,伴肝功能异常,有脾破裂风险。
☆皮疹:多在病程中期出现,形态多样,一周内消退。
☆眼睑水肿:部分患儿出现。
当孩子出现以上多种症状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如何预防“亲吻病毒”?
要避免小朋友受“亲吻病毒”的入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用嘴试吃宝宝的奶瓶、餐具和喂食的食物,更不要用嘴对嘴喂食,避免食物裹挟病菌进入宝宝口腔。
2、外出回家后,应先洗脸、洗手、更换衣服,再接触孩子。照顾孩子前,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尽量避免新生儿与外人的密切接触,如亲吻脸颊、亲密拥抱等,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间封闭的场所。
4、提高儿童自身免疫力。按时为婴幼儿接种水痘、流感等疫苗,预防相关疾病;加强儿童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