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当军训遇上“酱油尿”—警惕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来自: 肾病科 孙素敏 时间:2025-09-16 点击率:

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高中校园的新生们迎来了第一课——军训,高中生小林(化名)平时是个“宅男”,很少参加剧烈运动。军训第二天,进行了高强度的深蹲、蛙跳和长跑训练后,他感到大腿肌肉异常酸痛、肿胀,连上下楼梯都困难。他以为是普通的运动后反应,咬牙坚持着。直到第二天上厕所时,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尿液变成了像酱油一样的深褐色!他立刻报告老师,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的骨骼肌(横纹肌)因为某些原因(如过度挤压、剧烈运动)发生了迅速的分解和破坏。

肌肉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大量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会“泄漏”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本身分子量很大,需要通过肾脏过滤排出体外。但如果短时间内大量的肌红蛋白涌入血液,就会像堵塞下水道一样,堵塞肾小管,从而引发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同时,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非常危险。

而“酱油尿”或“浓茶色尿”,正是大量肌红蛋白随尿液排出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军训容易中招?  

横纹肌溶解症并非运动员的“专利”,它尤其“青睐”像小林这样平时缺乏锻炼、突然进行超负荷运动的“运动小白”。军训期间,以下几个因素叠加,使得它成为高发期:

1. 平时缺乏运动:肌肉耐受性和适应性较差,突然承受巨大压力易导致损伤。

2. 运动强度骤然加大:军训中的深蹲、蛙跳、俯卧撑、站军姿等动作,容易导致肌肉局部缺血和损伤。

3. 高温高湿环境:夏秋之交,天气依然炎热,大量出汗导致脱水,血液浓缩,肾脏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4. “咬牙坚持”的误区:许多同学出于荣誉感或害怕被批评,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强行坚持,最终导致病情加重。

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在军训期间,区分正常的运动后酸痛和横纹肌溶解的征兆至关重要。请记住以下三点:

1. 异常的肌肉疼痛:疼痛程度远超一般的酸痛感,肌肉肿胀、僵硬、无力,甚至触摸都感到剧痛。

2. 尿液颜色改变:这是最关键的警报!尿液呈现酱油色、浓茶色或葡萄酒色。这是立即就医的明确指征。

3. 全身不适症状:可能伴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切记:一旦出现“酱油尿”,必须立刻、马上就医!

如何科学预防?

享受军训带来的成长,关键在于科学参与,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对于平时不常运动的同学,在军训开始前几周可适当进行一些慢跑、深蹲等基础锻炼,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充分补水:军训期间务必准备一个大水壶,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白开水或运动饮料),不要等到渴了再喝。保持尿液呈清澈或淡黄色是补水充足的良好指标。

及时沟通:感到极度不适时,不要硬撑!应立即向教官或老师报告情况,请求休息。这不是懦弱,而是对自己负责。

保证休息与营养:军训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军训是锻炼意志的宝贵经历,但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了解横纹肌溶解症,学会识别它的危险信号,学会在极限面前倾听身体的声音,这本身也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安全、健康地完成军训,开启精彩的高中生活!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