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带你走出乙肝常见认知误区

来自: 肝病科 王晓丽 时间:2025-10-09 点击率:

  关于乙肝的认知误区非常多,这些误区常常导致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严重歧视与社会排斥,而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如果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则会发生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病情,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一、日常接触会传播乙肝!

  1.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2.HBV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因此 ,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 、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3.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至今未证实乙型肝炎病毒可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二、乙肝感染者生育的小孩都会得乙肝

  1.HBV母婴阻断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成功。

  2.我国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已全面推广联合免疫,即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措施。

  3.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并于2002年将其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5年要求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与1992年比较,分别下降了96.7%、91.2%和55.1%。随着联合免疫措施的实施,乙肝感染者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大大降低。

  三、根据“大三阳”“小三阳” 判断病情的轻重

  1.“大三阳”“小三阳”指的是乙肝五项检查的两种结果,仅能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

  状态,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

  2. 临床诊疗时还需要结合血常规、肝生化指标、乙肝病毒DNA、血凝、超声等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四、肝功能指标正常=肝脏正常

  1.肝功能指标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就没有病变,很多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血清转氨酶结果正常,应同时进行肝炎病毒定量(HBV DNA)、影像学检查、肝硬度或肝脏组织活检等综合评估病情。

  2.值得注意的是,ALT升高受多因素的影响(如用药、休息不好、饮酒等),不用因偶尔一次升高而过度担忧,可多次检查以确认。

  3.同一个指标需检查前后结果比较更有意义!

  五、肝功能正常,不需要做HBV DNA定量检测

  1.乙肝病毒定量检测能实时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能:

⑴发现隐匿性乙肝病例;

  ⑵准确把握治疗指征;

  ⑶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耐药。

  2.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指标和病毒定量检测是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的情况,不可互相替代。

  六、没有症状不需要定期检查

  1.没有症状不代表肝脏没有损伤。

  2.通常情况下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乙肝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病毒与人体处于共存状态,病毒仍可在肝脏内复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3.携带病毒时间越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越大。定期检查才能达到有病及时治疗、无病有效预防,从而大大减少乙肝病情恶化的情况发生。

  七、治疗期间不需要定期监测随访

  1.慢乙肝治疗不是仅靠药物治疗就一劳永逸了。

  2.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随访,以便及时了解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并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

  3.服用核苷药容易发生耐药,及时监测可预防并处理耐药发生;注射干扰素会出现血象、内分泌异常等情况,应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减量或停药。

  八、甲胎蛋白升高就要发生肝癌了

  1.甲胎蛋白(AFP)升高对早期筛查肝癌很重要,但并不是其升高就代表一定是肝癌,例如肝脏有明显炎症时, AFP也可升高;生理因素:如妊娠中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升高,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生殖系统肿瘤可出现异常升高,需注意排除。

  2.肝占位性病灶或肝外转移活检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肝癌。临床上诊断肝癌需要结合肝癌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等作出判断。

  九、HBV DNA 转阴后可自行停药

  1.抗病毒治疗需要结合血清转氨酶水平、乙肝病毒DNA、乙肝五项、肝组织病理检查等多项临床指标确定是否可以停药。

  2.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毒控制不佳、病毒耐药、病情加重甚至肝衰竭而造成严重后果。

  3.HBV DNA转阴后,应追求临床治愈,能更好地预防肝癌发生。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