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快看看我的孩子吧,出不动气了,我们以前得过急性喉炎,当时也是这种情况,在家雾化雾化都管减轻,这次怎么不管用了呢”静悄悄的病房突然传来了一对焦急的母子的求救。值班医生亢彩彩立即迅速问诊及查体,原来,孩子发热3天,皮疹1天了,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便在当地诊所进行口服药物治疗,今天突发出现呼吸困难这种情况,所以立即带孩子住院治疗,查体发现患儿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咽腔红肿,扁桃体三度肿大,满布白色分泌物,初步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呼吸困难,立即予以激素静滴治疗,患儿急症慢慢缓解,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也印证了上述推测,经过正规治疗,患儿达临床痊愈出院。那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到底是什么,由我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一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由于其常通过口对口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因此也曾被称为“亲吻病”。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体是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患者和EB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经口密切接触传播,例如亲吻、共用餐具、咀嚼食物喂养婴幼儿等行为都可能造成传播。此外,飞沫、母乳喂养及血液制品也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
某些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包括年龄较小、免疫力低下以及长期接触感染者唾液。
二、典型临床表现
1. 发热
体温通常在38°C至40°C之间,热程多为1–2周,少数可持续数月。发热无固定热型,可伴有畏寒、寒战或出汗。
2. 咽峡炎
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假膜或较厚的奶油状分泌物,严重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气道阻塞。
3. 淋巴结肿大
最常见于颈部,其次为腋下、腹股沟、纵膈和肠系膜淋巴结。
肿大的淋巴结质地中等,轻度压痛,无粘连,通常在发病第1周出现,2周后逐渐消退。
4. 肝脾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轻度脾肿大,伴压痛,偶有脾破裂风险。
肝脏受累时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或上消化道症状。
5. 其他表现
皮疹:约10%的患者会出现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躯干,3–7天可自行消退。
少数病例可累及肺、肾、脑等器官,出现咳喘、血尿、惊厥、瘫痪等症状。
极少数可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心肌炎、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
三、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四、注意事项与预防
•避免剧烈运动:脾肿大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或腹部撞击,以防脾破裂。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氨基苄青霉素类药物,极易诱发皮疹。
•切断传播途径:
–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
–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幼儿;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五、预后与病程
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病程为2–4周,预后良好。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1%。康复后通常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俗称“传单”,但并非普通感冒。它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虽然多数人能自愈,但仍需重视对症护理和并发症防范。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