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合胞”病毒有多凶?宝宝肺炎背后的“隐形推手”

来自: 儿科二病区 亢彩彩 时间:2025-09-29 点击率:

  最近接诊不少因肺炎住院的宝宝,主要表现发热、咳喘、咳憋,且一部分孩子病情进展特别快,引起孩子呼吸困难、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经检查发现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作祟,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到底是什么?跟着我来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一、定义与病原体  

b5ae1fb7ca0744c3b9a102322b6294a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属于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类型。RSV是一种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A病毒,因在细胞培养中可导致相邻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结构而得名。

二、流行病学

  1、易感人群

  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是最主要的高危人群,也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

  其他高危人群: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

  2、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及污染物传播。

  次要途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和气溶胶传播。

  三、临床表现 

c5a4900a9196d64c3f828afb1cca20c

  1、症状分期

A.早期(上呼吸道感染期):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症状持续1-2周可自行缓解。

B.进展期(下呼吸道感染期)

  典型表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重症症状:口唇青紫、鼻扇、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少数可并发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四、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发热给予降温

  2、咳嗽、气喘、发绀予以吸氧、雾化吸入、药物静滴止咳平喘;

  3、必要时予以补液纠正脱水,保证营养支持;

  4、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五、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习惯

  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前臂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

  2..环境与行为防护

  避免聚集:流行季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隔离措施:感染后居家休息,避免接触婴幼儿、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物品消毒: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高频接触物品。

  3.疫苗与药物现状

  国内尚无可用疫苗,重点依赖非药物预防措施。无特效治疗药物,重症患者需及时住院支持治疗。

53bb1f9f33a02c5d3811d277212ac0d

  六、注意事项

  警惕重症信号:如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婴儿<2月龄呼吸≥60次/分钟,2-12月龄≥50次/分钟)、口唇发绀等,需立即就医。

  重复感染风险:RSV感染后免疫力非终身,可能多次感染,需持续做好防护。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