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病历 (Outpatient Medical Record)和住院病历(Inpatient Medical Record)是医疗文书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医务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书写病历。
一、门诊病历与住院病历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目的不同。门诊病历解决当前问题,侧重于本次就诊的诊断和处理,快速高效。住院病历是全面管理,侧重于患者住院期间全面的诊断、治疗、病情演变和最终结局,细致深入。
2.记录场景不同。门诊病历主要在门诊、急诊科。住院病历在住院部病房。
3.病情特点不同。门诊病历记录的病情相对简单、稳定或为急症初期处理。住院病历记录的病情较重、复杂、需要严密监测或手术治疗。
4.内容与结构不同。门诊病历内容简洁、重点突出,如: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与主诉相关)、初步诊断、处理意见。住院病历内容详尽、系统,如:入院记录(包含详细现病史、系统回顾、全面体格检查等)、病程记录(每日病情变化、诊疗分析)、专科记录(手术、麻醉、会诊记录)、检查报告单(化验、影像)、医嘱单(长期、临时)、出院小结(最终诊断、治疗经过、出院医嘱)。
5.书写者与频率不同。门诊病历通常由首诊医师一人完成,一次成文。住院病历由医疗团队协作完成(主管医师、主治医师、专科医师、护士等),多次、连续记录。
6.法律效力侧重不同。门诊病历作为医患合同关系的直接证据,特别是对于医嘱、告知和诊断的证明。住院病历作为整个诊疗过程的完整证据链,是医疗质量评估、医疗纠纷处理中最核心的文件。
7.保存与管理不同。门诊病历原则上由患者负责保管。医疗机构建有门诊病历档案室或者已建立门诊电子病历的,经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其门诊病历可以由医疗机构负责保管,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由医疗机构负责保管,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二、门诊病历与住院病历的重要联系
尽管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有诸多区别,但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患者的完整健康档案。
1.连续性医疗的基础
绝大多数住院病人来源于门诊或急诊。门诊病历是住院病历的“前传”和“导火索”。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会大量引用门诊病历中的主诉、现病史和初步诊断。出院后,患者需要回到门诊复查。出院小结是连接住院和后续门诊治疗的“桥梁”。门诊医生通过出院小结了解患者住院的全部情况,以便制定后续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2.信息相互引用与补充
门诊的检查结果(如化验、CT)为是否住院提供决策依据。住院期间发现的慢性问题(如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出院后会转为门诊长期管理。住院期间的详细诊断和治疗结果,会修正或补充门诊最初的初步诊断。
3.共同构成法律证据
在医疗纠纷或司法鉴定中,门诊和住院病历将作为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证据整体被审查。任何一方的记录不清晰、不完整或有矛盾,都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4.电子病历系统(EMR)的统一载体
在现代医院信息系统中,门诊和住院病历都整合在同一个电子病历平台上。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流转,避免了信息孤岛,保证了医疗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医生可以很方便地调阅患者历次的门诊记录和住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