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软心藏“金矿”:这颗毛茸茸的果子,90%的人都吃错了

来自: 营养科 张俊丽 时间:2025-10-22 点击率:

  剥开薄如蝉翼的褐色果皮,露出翡翠般的果肉,轻轻咬下,酸甜的汁水在舌尖迸发,中间那颗淡黄色的果芯更是软绵香甜——这就是眼下正当季的“维C之王”猕猴桃。很多人把它当普通水果啃,但它藏着的营养密码和食用门道,远比想象中丰富。  

  它不是“外来果”,老家就在这里

  提起猕猴桃,不少人以为它是从国外引进的“洋水果”,甚至会用它的英文名“Kiwi fruit”佐证。但事实上,它的原生种最早发现于我国南方山区,上世纪初才被引入新西兰,经过品种改良后风靡全球。如今我们吃到的主流品种,比如果肉翠绿、果芯偏硬的“海沃德”,或是果肉金黄、果芯柔软的“黄金果”,都是在原生种基础上优化而来,保留了原生果高维C、高纤维的核心优势,却让口感更适配大众口味。  

  一颗抵3个橙子,维C还能这么“存”

  猕猴桃最硬核的标签,当属“维C之王”。每100克成熟猕猴桃中,维C含量可达60-200毫克,是橙子的3-5倍,苹果的10倍以上。更难得的是,它含有的猕猴桃碱能促进蛋白酶活性,不仅能帮人体更好地吸收维C,还能分解肉类中的蛋白质,吃完油腻大餐后吃一颗,肠胃会舒服很多。

  

  不过要注意,维C怕高温,直接生吃才能最大化保留营养。如果一次买多吃不完,别直接放冷冻——正确做法是把成熟的猕猴桃用保鲜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层,温度控制在0-4℃,能保鲜1-2周;若想长期保存,可将果肉挖成小块,裹上保鲜膜后冻入冷冻层,用来做smoothie或酸奶碗,营养几乎不流失。

  

  选果、催熟有技巧,别再“盲买”了

  很多人挑猕猴桃时,要么选硬邦邦的,结果放了一周还没熟;要么选太软的,一捏就烂。其实只要看3点,就能精准挑到“待熟好果”:

  • 看绒毛:新鲜的猕猴桃,表皮绒毛浓密、整齐,没有明显脱落或发黑的痕迹,若绒毛稀疏且发蔫,大概率不新鲜;

  

  • 看果形:优质猕猴桃果形饱满圆润,两端微微收尖,若果身有明显凹陷或畸形,可能是生长过程中养分不足;

  • 轻捏果身:用指腹轻轻按压猕猴桃两端,若能感觉到轻微弹性,说明已经开始成熟,放1-2天就能吃;若按压时硬邦邦且毫无弹性,需要催熟;若按压时手感过软,甚至能摸到果肉软烂,可能已经变质。

  催熟也有“速成法”:把硬猕猴桃和苹果、香蕉放在同一个密封袋里,这些水果会释放乙烯气体,加速猕猴桃成熟,通常2-3天就能变软。但要记得每天检查,一旦手感变软,及时取出冷藏,避免过熟腐烂。  

  这些人吃,要多留个心眼

  虽然猕猴桃营养丰富,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多吃。它含有的蛋白酶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肠胃功能较弱的人一次吃超过1颗,可能会出现腹胀、反酸;此外,部分人对猕猴桃中的植物蛋白过敏,吃后可能出现口腔发麻、嘴唇肿胀等症状,这类人群需直接避开;还有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的人,猕猴桃中的维生素K可能影响药效,建议咨询医生后再食用。  

  从山林里的“野果子”到如今的“国民水果”,猕猴桃用酸甜口感和高营养征服了无数人。下次再拿起这颗毛茸茸的果子,不妨试试先闻闻果皮外的清香,再慢慢品味果肉里的“营养金矿”——原来最简单的水果,也藏着这么多值得细品的学问。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