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科普」秋冬宝宝咳喘不止?警惕毛细支气管炎!

来自: 儿一科 王沛 时间:2025-10-10 点击率: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儿科急诊室传来,年轻妈妈抱着呼吸急促的婴儿,脸上写满担忧:“医生,孩子感冒好几天,怎么突然就喘不上气了?”

  冬季来临,医院儿科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小患者大幅上升。特别是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咳嗽,严重时还伴有气促、喘息、呼吸困难,有的甚至出现口唇及面色,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说是毛细支气管炎,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认识“毛细支气管炎”  

  人体的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接着进入肺叶分为肺段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再经过数级分支为细支气管,连接肺泡处向下逐级分化得越来越细,其中直径在75μm-300μm的就叫做毛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炎,其实是一种解剖学诊断,意指发生在毛细支气管部位的炎症。它常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峰值发病年龄为2~6月龄。主要发病时间为秋冬季。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辨别症状演变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开始。大多数病例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和潜伏期4-6天。

  ● 毛细支气管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误诊。初期可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比如鼻塞和流涕、轻咳。

  ● 经过2-3天,症状可能加重,出现阵发性咳嗽。

  ● 病程第3-4天,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和发绀,严重时甚至伴有呼吸困难。医生肺部听诊可表现为哮鸣音和/或湿罗音。

  ● 疾病在第5-7天达到高峰。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呕吐、烦躁、易激惹以及喂养量减少。小于3个月的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暂停。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疾病呈自限过程,可居家观察,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关注饮食及液体摄入、呼吸及体温情况。

  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要考虑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需立即住院治疗:

  ● 出现呼吸困难的征象,如呻吟、气促、鼻翼扇动、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

  ●食欲下降,仅为正常食量的50%-75%,或尿量明显减少。

  ● 呼吸暂停或出现口唇发绀等现象。

  ● 精神或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惊厥。

  ● 持续发热(≥38℃超过3天)或体温下降至正常后又复升高者。

  中重度呼吸困难的患儿住院治疗基本处理原则包括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处理、支持治疗。

  发热:物理降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热药。

  咳嗽、喘息:使用平喘药物、雾化等对症处理。若有严重呼吸困难患儿需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家庭护理: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气体,多喂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采取有效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不干净的手接触眼、嘴巴、鼻子等部位。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

  3.咳嗽时可用纸巾、手肘、衣袖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并洗手。                     

  4.公共场所带好口罩,避免与生病感冒的人过多接触。

  5.做好物品及衣物清洁、消毒。

  6.均衡饮食,多补充新鲜的蔬菜瓜果和优质蛋白质,多喝水,增强抵抗力。

  7.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能够增强婴幼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8.及时接种儿童期疫苗(尤其是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6个月以上的所有孩子要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毛细支气管炎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合理的护理,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宝宝安全度过这个冬季。我们要牢记“早观察、早识别、早处理”的原则,就能为孩子的呼吸道健康筑牢防线。

  家长要警惕:如果一个孩子反复得毛细支气管炎,就要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哮喘;如果孩子的喘息发作频繁可能会需要预防用药。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