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天气转凉,儿科门诊就变得格外“热闹”,孩子们的咳嗽声、哭闹声总是让我们心疼。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病毒活跃,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很容易“中招”。

今天,我想结合我在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情况,和大家聊聊秋冬季节儿童最常见的几种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的家庭护理要点。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完全不生病(这很难做到),而是在孩子生病时,我们能沉着、科学、有效地进行护理,帮助宝宝舒服一些,更快恢复!
一:恼人的“小病”——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相对温和。
l 典型症状:鼻塞、流涕(清鼻涕或脓鼻涕)、打喷嚏、轻微咳嗽、可能伴有低烧(通常低于38.5℃)。
l 护理核心:对症处理,缓解不适。
【宝宝妈妈这样做】
鼻涕鼻塞大作战:
生理盐水/海盐水喷鼻:这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每天多次使用,可以湿润鼻腔、稀释鼻涕,帮助排出。
温湿毛巾敷鼻: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的鼻根部,能有效缓解鼻塞。
加湿器:在卧室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能让孩子呼吸更顺畅。
咳嗽也不怕:
多喝温水:温水是“天然的止咳糖浆”,能稀释痰液,舒缓喉咙。
蜂蜜水: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睡前喝一小勺蜂蜜(约2-5ml)可以有效缓解夜间咳嗽。(注意:1岁以下婴儿禁用,有肉毒杆菌中毒风险)
抬高头部:睡觉时用毛巾垫高宝宝的头肩部,有助于减少鼻涕倒流刺激引起的咳嗽。
发烧护理: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即使发烧38.5℃以下,也未必需要用药。减少衣物、温水擦身、多喝水是关键。
当宝宝因发烧表现出不适时,再根据医嘱使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二:来势汹汹的“大魔王”——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绝不是“重感冒”,它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风险高。
l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常超过39℃)、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同时伴有呼吸道症状。
l 护理核心:及时识别,对症+抗病毒,防并发症。
【宝宝妈妈这样做】
识别与就医:一旦怀疑是流感(尤其在流感季,接触过流感病人),请尽快带孩子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
高烧处理:流感引起的发热通常会很高且反复。严格遵照医嘱,交替或单一使用退烧药,并配合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惊厥。
充分休息是关键:流感会消耗大量体力,一定要让宝宝好好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补充营养和水分:生病时宝宝可能没胃口,可以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烂面条等。防止脱水至关重要!
最有效的预防——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建议每年秋季为6月龄以上的宝宝接种。
三:上吐下泻的“肠胃劫”——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
秋冬季是病毒性肠胃炎的高发期,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和诺如病毒(全年龄段易感)是主要元凶。
l 典型症状: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发热、腹痛。
l 护理核心:预防脱水,保护屁屁。
【护士妈妈这样做】
防脱水是第一位!
首选口服补液盐III: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救命水!应从宝宝腹泻一开始就使用,按照说明书冲调,少量多次地喂服,能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判断脱水迹象:观察宝宝是否小便减少(连续4-6小时无尿)、哭时眼泪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一旦出现中重度脱水迹象,需立即去医院静脉补液。
饮食调整:
不要禁食:继续喂养,但需避开高糖、高脂肪和油腻食物。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奶粉喂养的可暂时换成无乳糖奶粉(腹泻奶粉)。
可以吃:粥、烂面条、苹果泥、香蕉等。
保护小屁屁:频繁的腹泻极易导致“红屁股”(尿布疹)。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用柔软的棉布轻轻蘸干(不要擦),然后涂上厚厚一层护臀膏进行隔离保护。
【通用护理原则与用药提醒】
Ø 勤洗手是王道:无论是预防还是护理,家长和孩子都用流动水和肥皂勤洗手,这是切断病毒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Ø 保持空气流通:不要因为天冷就紧闭门窗,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Ø 用药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切勿滥用。所有用药,包括剂量和频次,都必须听从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生病,是对我们身心的双重考验。请记住,您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比紧盯体温数字更重要。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惊厥等任何让您不安的情况,请不要犹豫,立即就医。
希望这份来自儿科护士的暖心指南,能在这个秋冬给您带来一份安心和力量。愿每个小天使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