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或者一走远路,您的腿是否就开始“提意见”:发凉、麻木、酸痛,甚至疼得必须停下来歇一会?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会把这归咎于“老寒腿”、“风湿”或“人老了不中用了”,习惯性地一忍再忍。
但今天,我们想郑重地提醒您:这看似普通的“老寒腿”,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而现代介入技术,正能为此带来微创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您的腿,不是老了,可能是“堵”了!
我们常说的“老寒腿”,在医学上很可能是因为给腿部供血的动脉,像用了多年的水管一样,长了“水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血液流不下去,腿脚自然就会发出“抗议信号”。

如何简单自测?请警惕以下“下肢缺血四部曲”:
1. 感觉异常、发凉:腿脚麻木、怕冷,触之皮温低。
2. 间歇性跛行:这是最典型的信号!走一段路后,小腿或臀部出现酸胀、疼痛,被迫停下来休息几分钟才能缓解,然后又能走同样一段距离,如此反复。
3. 静息痛:病情加重后,即便不走路,脚趾、脚掌也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尤其在夜间平躺时更为剧烈,下垂双腿方可稍微缓解。这是肢体严重缺血的标志。
4. 溃疡坏疽:最终,脚上可能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溃烂,甚至发黑坏死,面临截肢风险。
如果您有以上症状,请务必警惕! 这不仅仅是“老”的问题,而是需要积极干预的血管疾病。
二、介入治疗:为您的腿“疏通管道”,微创立竿见影

过去,对于严重的血管堵塞,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搭桥”的大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现在,血管介入治疗成为了首选方案之一。
它就像一位精准的“血管管道工”,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 打通堵塞,恢复血流。
治疗过程一目了然:
1. 微创入口:医生在您的大腿根部或手腕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一个仅针眼大小的口。
2. 精准导航:在高清透视机的引导下,将一根细软的导丝导管,从穿刺点进入,沿着血管一路“巡航”到您腿部堵塞的动脉处。
3. “攻城拔寨”,疏通血管:
· 球囊扩张术:首先,一个未充气的球囊导管被送到堵塞部位,充气后像“千斤顶”一样,将斑块压向血管壁,撑开狭窄的通道。
· 支架植入术:对于弹性回缩严重的堵塞,我们会将一个网状的金属支架放置在刚被球囊撑开的位置。它就像一个“永久的脚手架”,牢牢撑住血管,保持长期通畅。
· 其他先进技术:对于坚硬的斑块,我们还有旋切、激光等“特种武器”将其清除。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哪里?
· 创伤小:仅一个针眼,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和深部组织剥离。
· 见效快:术后血流立即恢复,腿脚很快感到温暖,疼痛迅速缓解。
· 恢复快:术后很快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
· 可重复:如果未来其他部位或同一部位再发生问题,仍可再次进行介入治疗。
三、给您的温馨提示
· 明确诊断是关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血管外科或介入科就诊,通过血管超声、CTA或造影明确诊断。
· 术后维护很重要:
·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支架内再狭窄。
· 严格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
· 健康饮食,适度行走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 别再“忍”了:忍耐不会让血管自己通开,只会让病情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结语:
腿脚是支撑我们行走世界的根基。所谓的“老寒腿”,很可能是血管在呼救。现代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迅速为您的双腿“续航”,让您告别疼痛,重获自由行走的快乐。
别再忍受不必要的痛苦,让介入治疗帮您的双腿——重获新生!